撰文/渝夫·河北石家庄
编辑/桐言·辽宁沈阳
尾声魂归何处?天涯无处不故乡
(八十八)
进入冬月下旬,尽管离大年三十还有一个来月,但随着杀猪匠开始挨家挨户地忙碌,年味日渐浓厚起来。
自打到团田祖坟向九泉之下的先人报告完祖坟和老院子已经保住的消息后,李良开没再回月溪场,而是坚持留在十年前盖起来的那栋砖混结构二层小楼里。
徐小芳自然知道丈夫的心思,他是怕死在镇上,更怕死后被拉到火葬场火化。唐家岩位于海拔八百多米的梓第山脉,符合土葬政策。但这个政策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就算户籍所在地海拔超过八百米,如果咽气的地方在海拔八百米以下,医院还是别的地方,同样需要火化。
而这正是李良开所担心的。自己是名老党员,还当了多年的村干部,以前总要求村民按政策规定办事,轮到自己了,总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吧?这不是李良开的处事风格,他决不会做这种死后让人戳脊梁骨的事情。于是,留守山上度过人生最后一段时光,死后能够土葬,便成了李良开的不二选择。
在家里,李良开向来说一不二,现在又接近人生终点,全家人自然对其言听计从。刚好李远确定年底退役返乡,田梅亦有在月溪场照料儿子生活和监督孩子学习的打算,家人一商量,确定暂由田梅在月溪场负责几个孩子的日常生活,而徐小芳则留在山上老家照顾来日不多的李良开。
山上安静,空气也好,加之可以四处串门聊天,李良开自得其乐,心情大好,只要身体吃得消,一天到晚四处闲逛。因为早已获知这位前村主任的病情,左邻右舍对李良开很是客气,烧茶送水,热情有加,有的还极力请吃留宿,让李良开倍感温暖。
特别是杀年猪的时候,像是提前约好的,无论是李氏本家,还是外姓人家,只要是唐家岩一带的居民,都会把李良开请去打牙祭。尽管已不怎么吃肉,酒也不喝了,李良开还是乐呵呵地前去作客,从不爽约。
乡邻有爱,病却无情。刚过腊八,李良开的病情忽然加重,几乎吃不下任何东西,喝点糖水也往外吐。疼痛感也日渐剧烈,有时一天注射三支杜冷丁,依然无法安然入睡,甚至几度出现昏迷现象,每次都超过半小时……
此时,二儿子李远还在部队参加演习,三儿子李流因一起交通事故在成都脱不开身,在哀求丈夫住院治疗无果的情况下,无法说服丈夫的徐小芳只好把大儿子李源、小儿子李长分别从深圳和重庆叫回老家,一同做思想说服工作。尽管好话说尽,口水说干,兄弟俩甚至给父亲跪下了,李良开还是没有松口,坚称自己一定要死在自家屋里,之前哪儿也不去。
期间,李远、李流多次打来电话苦苦相劝,李良开依然不为所动,不但继续坚持原来的观点,还要搬离目前居住的砖混二层小楼,非要回祖父李永杰留下来的板壁房,回到李家老院子的老房子,在那里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母子三个彻底乱了阵脚,不知如何面对这越来越复杂的局面。
情急之下,徐小芳发火了,红着脸,叉着腰,第一次在丈夫面前发飙:“你这个老头子,怎么还这样犟?!你咋就不替我和娃儿们想一想?!你不是孤寡老头,你有婆娘,有四个儿子,有病不去治,你叫外人怎么看?口水能淹死人,你又不是不晓得。嫁给你五十一年,也没见你这么自私过啊!”
徐小芳刚开始发火时,李良开觉得新鲜而有趣。他没想到一向温顺的妻子会发火,并且粗声粗气,咄咄逼人,丝毫没有平时温和谦让的模样。不过听到最后一句话时,李良开坐不住了:“谁自私了?我不是不想花这那个冤枉钱嘛。我这为了谁?还不是为了给你留几个养老钱?娃儿们挣钱也不容易,我替他们省点钱,难道还做错了?我没错!谁也别劝我!谁劝也不好使!”
眼看事情陷入僵局,徐小芳心急如焚,却毫无办法。
大伙儿都束手无策之际,田梅想了出了个主意:把李源的大儿子、李良开的大孙子、正在县一中读高三的李鹏程叫回来,让他劝一劝爷爷。都说隔辈亲,孙子出面做工作,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由于担心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李良开患绝症的消息并没让六个孙儿孙女知道。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当田梅提出让李鹏程出面劝李良开入院治疗的建议时,徐小芳有些担心,怕自己的大孙子承受不住这个打击。最终,还是李源拍板:“那么大的孩子了,应该有这个承受能力。妈,您去给他打电话,让他星期六回来一趟。”
由于是长子长孙的缘故,六个孙儿孙女当中,李鹏程在爷爷心目中的份量最重,得到的宠爱也最多。李鹏程上小学一年级那个秋天,李良开说了一句大实话:没有孙子想孙子,有了孙子当孙子。言下之意,只要为了孙子,做牛做马都可以。
在李鹏程成长过程中,李良开这个当爷爷的可没少付出。李鹏程八岁那年,一天深夜突发高烧,胡话连篇,李良开背着五十多斤的孙子,打着手电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医院。这件事,李良开没放在心上,认为是自己的份内之事,可李鹏程却牢牢记在了心底,多次对爷爷讲:“等我长大后,如果您生病了,医院。”
从奶奶的电话中意外得知爷爷身患胃癌的消息,个头早已蹿至一米八二的李鹏程还是像个孩子一般哭了。当然,他不可能拒绝奶奶请他回家一趟的要求,也无法对爷爷的病情置之不理。向老师请完假,这个第一次直面绝症和死亡的大小伙儿开始冷静下来:该用什医院接受治疗?
二零一四年一月十一日,星期六,农历腊月十一。
这一天上午八时许,坐在县城开往月溪场的小客车里,心神不宁的李鹏程随意打开一本向同学借来的《读者》杂志,看到一位医生写的一篇文章:一位年过六旬、身患脑瘤、明知已无手术价值的妇人,为了让自己的儿女不那么绝望,也为了让儿女尽心尽力不至于那么内疚和不安,主动选择承受手术的痛苦……读罢此文,李鹏程眼前一亮,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一个多小时以后,在月溪场下了客车,李鹏程挥别前来接他的二婶田梅,租了辆摩托车,马不停蹄地往山上的老家赶去。
见到瘦得不成样子的李良开,李鹏程强忍住泪水,给了爷爷一个灿烂的笑脸和大大的拥抱。李良开自然很高兴,拉着大孙子的手问这问那,全然不提自己的病情。李鹏程也不唠这方面的问题,只顾着给爷爷讲发生在学校里的趣事,祖孙俩说说笑笑,甚是和谐。
晚上睡觉的时候,李鹏程非要和爷爷挤在一张床上,还拿出从学校带回来的《读者》杂志,说是要给爷爷朗读上面的精品文章。李良开笑眯眯地答应了,还夸大孙子声音深厚,充满磁性,有当播音员的潜质。
李鹏程是个有心的孩子,他显得很随意的样子,随机朗读了两篇之后,读到那位医生写的文章。此时,他稍稍提高了音量,放慢了语速:“她曾经是我的病人……她的一双儿女将她送来时,她已经非常憔悴……职业本能告诉我,她的时间不太多了,甚至已不再具备手术价值——即使手术,也无法延长她的生命,只能让她白白承受手术的痛苦。
看得出来,她的儿女很孝顺,目光里满是焦灼和忧虑,但在她面前,还是努力保持着一份轻松。她的儿子偷偷告诉我,若检查结果不太好,不要告诉她实情。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母亲。
在我想着如何婉转告诉她的儿女这样的状况时,她却敲开了我的门。她轻轻微笑,我不是来询问检查结果的,我的身体我很清楚……我想请求您帮我安排手术。
……这样的要求,并不理智。……我说,或者,保守治疗会更好一些。
不!她果断地说,我要手术……她忽然握住我的手,能够手术我还可以给他们一份希望,让他们相信我还有康复的可能,若连手术都无法做了,他们一定会很绝望,我不想他们现在就绝望。
我抬起头来,这是我做医生的第十三个年头,在此之前,我不记得我遇见过多少病人,给多少病人做过手术,又给过多少病人无药可救的绝望答案。邂逅过多少相互疼爱和不舍的亲人,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因为太多,已经不再随同他们悲伤或感动,可眼前这个平静而憔悴的妇人,还是让我难以抑制地有流泪的冲动——一切都在走向结束,那是她生命中最后的春天,她心知肚明,却在最后的时间,还是要用自己正在凋零的生命给孩子最后一份希望。儿女们一直在努力地计划怎样瞒她,却不知道,他们的母亲为了给他们这微薄短暂的希望,不惜去额外地承受一份身体的苦痛和折磨。
十天后,她在儿女的注视下被推上了手术台。手术很顺利,但已毫无意义。转回病房的一个月,每次去查房,都会看到她的儿女在那里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这个在女儿口中一辈子都不愿麻烦人的女人,在最后的时间里,尽情地麻烦着她的孩子们,耍小脾气,要求他们帮她翻身,给她唱歌,读报纸,做各种饭菜……背着孩子,她偷偷对我说,让他们尽心尽力吧,这样,以后我不在了,他们会因为这些付出而得到安慰,就不会太痛苦了。
半年后,她离开了。她的儿女没有太过悲伤,如她所说,他们付出了能够付出的一切,在母亲最后的时间,用尽力气去爱了一场,虽然母亲的离开依然让他们难过,但,他们已经没有遗憾———因为尽力了……”
终于朗读完了,李鹏程强忍着眼眶里的泪水,不敢去看双目微闭、面带笑容的爷爷。他甚至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念完了?声音真好听。”李良开睁开双眼,伸出右手,朝大孙子竖了竖大拇指,“好好读书,将来肯定比你屋老汉有出息。”
“我……”终归还是个孩子,李鹏程哭出了声,无助地抱着爷爷。“哭啥子?莫哭莫哭。都是男子汉了,也不害羞。”
李良开笑了,“都快上大学了,也算是个知识分子,应该懂得生死是自然规律。不就是癌症嘛,没啥可怕的,人早晚都会死,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我知道你的心思,也了解你奶奶和你爸爸及三个叔爷的想法。莫哭莫哭,医院还不行吗?”
李鹏程破涕为笑,心里却阵阵发紧,很不是个滋味……
渝夫的《越过那道梁》一直是以李良开为了保住祖上留下的家业亲旅各地让后辈们签字录音为主线而进行的,只字未提过李老患癌的悲痛之事。读者包括桐言在内,也是随着笔者的行文路线欢畅地品读着李老的一路收获!
桐言天真的以为,经过这一百多天的游历,加之回来后山上安静,空气清新还可以四处串门聊天,自得其乐,心情大好,这李老的癌细胞会消失殆尽,完好如初。如同之前看过的一篇报道,有一位患癌老人去大山里修行,之后不治而愈,多么希望李老也是这种个例呀!当渝夫同志的笔墨一转到李老为了不拖累儿女、医院执拗的要去板壁房居住,桐言几乎僵硬的泪腺又接近绵软无力了……
李鹏程,多么善解人意、知书达礼的大男孩呀!运用借喻的方式慢慢引读爷爷对儿女尽孝的内涵理解,不得不说,渝夫的行文思路和文笔流畅当属首位!记得哪位墨客说过,当你写完一篇文章阅读的时候,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他人,反正桐言是被深深地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