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职业剧,说白了还不是为了方便主角们光明正大地谈情说爱。
至于“职业”,whocares?
“职业剧不专业”,在对专业性要求极高的医疗剧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医院,每天看病的人那么多,医生们哪有时间在办公室聊八卦谋上位谈恋爱。
哪怕是口碑不错的《心术》,在专业医生的眼中同样漏洞百出。
说到专业,国产医疗剧都该跟它学学——
《业内人士》
这档纪录片只有5集,每集25分钟。
总时长加在一起只有1部电影的时间,却比看了5部国产医疗剧还值。
《业内人士》通过对业内顶尖医生的跟随拍摄,让我们对医生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
张亚卓,是一名神经外科医生。
从医35年的他,做过超过台手术。
即使已经是业内最顶尖的专家,张亚卓也不敢有丝毫松懈。
毕竟手术关乎生与死,而病人的生长状态又千差万别,手术不是说做就能做的。
作为医生,要有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要对病人的脑神经结构知根知底,要在术前进行模拟演练,
才有资格站到手术台上。
即使如此,手术过程中还是无法避免突发状况。
比如帮助定位脑瘤的导航出了故障,
比如病人的鼻腔结构太小,导致手术器械的操作空间不够……
这些突发状况无不考验着一个医生的专业能力和应变能力。
患者张春华,脑脊索瘤复发,肿瘤大到已经占据了脑部的四分之一。
手术是她唯一能活下去的机会,可是手术太过凶险,
就算家属想让病人做手术,也未必有医生敢承担这个凶险。
毕竟,手术台上死一个病人可是惊天动地的大事,甚至可能引发医闹。
在神经外科,病人的死亡率在2%左右,任何医生都不想自己的病人进入这2%。
即使张亚卓有权拒绝,但慎重思虑过后他还是决定做这台手术,给病人生的希望。
这体现的是一个医生的担当和胸怀。
张亚卓说:
“没有冒险就没有医学进步,没有冒险很多人就会在死亡线上过去了。得有人承担,这个担当很重要。”
因为人的大脑遍布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手术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可能酿成大祸。
这要求医生必须手快心细。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神经外科手术医生,就要经历魔鬼训练。
比如磨蛋壳。
把鸡蛋当做肿瘤,置于头骨一样的模具中。
用手术器械磨掉鸡蛋的硬壳,但不戳破里面那一层软膜。
为了练习血管缝合技术,医生要用细如丝的线缝合鸡蛋的软膜。
哪怕已经能熟练磨蛋壳,在张亚卓这里,也只是刚刚入门。
张亚卓交给学生的,不只是一把手术刀,还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完美的科学精神。
张亚卓总对学生严格要求:
“外科大夫如果不较真,后面有很多人命等着呢。”
二
杨跃,是一名肿瘤医生。
他拿手术刀30多年,做过台手术,几乎从未失手。
在中国,谈“瘤”色变,但过于消极的情绪会让病情恶化。
所以在治疗之前,杨跃会先给病人进行心理疏导。
他会用轻松的话语安抚病人,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让病人对未来抱有希望。
“恶性肿瘤也是人身上的肉,只是胡长的肉。”
在手术过程中,相比仪器的探查,杨跃更习惯用手去摸。
仪器检查不出来的2毫米的肿瘤,杨跃都能用手摸出来。
和张亚卓一样,杨跃也是一名有担当的医生。
80岁的郑时镜,是肺癌早期患者。
一般来说,70岁以上就是手术禁忌者。
但杨跃认为可以给郑时镜做手术,只需要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许建立,中晚期癌症患者。
在他的肺中央有一颗9厘米大的肿瘤,肿瘤靠近心脏血管。
而且,许建立的血型是“熊猫血”,
如果大出血,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家属极力建议手术,但几乎所有医生都持悲观态度。
最终杨跃决定做这台手术。
在杨跃看来,如果不手术,许建立的生命只有半年,
如果手术成功,不仅可以延长许建立的生命,还能提高他的生活质量。
许建立的肿瘤已经扩散到右肺下叶的淋巴结,一般医生会做全肺摘除。
但为了保证他的生活质量,杨跃决定:“保命又保肺”。
这一决定让手术的难度增加了三分之一。
高风险+高难度,怎一个“凶”字了得。
好在,即使有突发状况,手术最终还是成功了。
三
朱兰,是一名妇产科医生。
她接手的大多是罕见的疑难杂症。
13岁的岩岩,一到生理期就疼痛难忍,经检查她有两个子宫,她的下腹部有一个东西。
医院都觉得这个东西是子宫肌瘤,
但朱兰凭借多年的经验认为这是生殖道畸形导致梗阻,血流不出来形成了血块。
朱兰耐心地把病因解释给岩岩和她的妈妈听,为了让他们更好的明白,她甚至画了简笔画。
在岩岩治疗期间,朱兰经常来看岩岩,并在语言和肢体上鼓励她。
朱兰说:“看见手术大夫她会安心,哪怕只是拍拍她的肩膀,那都完全不一样的。”
在朱兰看来,安抚病人的心理,照顾病人的情绪,体现出的是对病人的关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而这医院一代代的传承。
和《人间世》的煽情催泪不同,《业内人士》明显克制冷静得多。
《业内人士》让我们看到了最顶尖的医生是什么样子,并让我们对他们肃然起敬。
他们都拥有高超的技艺和严谨的态度,哪怕行医几十年依然如履薄冰,不管什么时候都严以律己。
他们都敢于走出舒适区,接受挑战,有着做医生的担当和胸怀。
他们都有一颗为病人着想的心,不负病人对他们的信任。
他们都致力于收集整理疑难杂病的病例,想要归纳出一套科学的操作方法,让后辈们的路更容易些。
在他们看来,不能因为怕承担风险就不冒险,但也不能为了手术而手术。
在他们心中,医生不止是在治病,还是在治病人。重要的是这个“人”字。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对职业的热爱,对病人的负责,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大医精诚,止于至善。
这样的“仁心妙手”才是当之无愧的“业内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