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2/9 16:35:00
一年之计在于春,众多家长也开始筹划孩子新一年的长高计划。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本月已开始实行。与前一版本(年6月公布)相比,大部分年龄段的儿童身高“标准值”有所增长。以6岁女孩为例,此前标准的身高中位数是.6厘米,新标准达到.5厘米,增长了0.9厘米;6岁男孩此前标准的身高中位数是.7厘米,新标准达到.8厘米,增长了1.1厘米。在“拼娃”时代,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不仅学习成绩、特长要不落人后,身高也不能“拖后腿”。泉州部分家长在参照新标准后,担心孩子身高追不上“标准”涨幅,医院问诊,想给自家的孩子测骨龄,甚至有家长咨询是否可以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来“助长”……对此,医生给出建议,家长应正确认识儿童体格发育规律,避免“唯身高论”,也不要过于焦虑,密切监测孩子身高发育水平,发现异常积极干预,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东南早报记者许奕梅实习生谢静怡通讯员何毓慧案例嫌6岁儿子不够高想给他注射生长激素“医生,我觉得孩子不够高,可以给他打生长激素吗?”日前,市民黄女士一脸焦虑地带着6岁的儿医院儿童保健科咨询。黄女士身高厘米,丈夫厘米,儿子目前身高厘米,稍低于生长标准的中位数。但黄女士发现孩子幼儿园同学有的身高超过厘米,“我们夫妻俩的个子都不高,我儿子也是偏矮,希望通过打针让孩子以后能长到至少厘米”。“注射生长激素不是打‘美容针’,不是想打就打。”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黄柏青告知家长,使用生长激素有严格的适应指征,并非所有矮小儿童都适合用它来治疗,如生长激素受体缺陷患儿对该治疗反应差,对于非矮小儿童效果也有限,更不可能达到“定制身高”的目的,盲目为改善身高而进行医学干预并不可取。黄柏青指出,门诊中部分家长会提出违背生物学规律的身高要求。生长激素治疗疗程至少要1年,符合治疗指征的患者也需经专业评估后方可治疗。虽然生长激素治疗安全性高,不符合治疗指征时应避免滥用,否则可能给儿童健康带来潜在风险。10岁女孩身高厘米长成“小巨人”竟因有脑瘤小雅(化名)才10岁,身高已有厘米,体重74公斤。最近1个多月,小雅常常口渴,每天喝水量特别多,尿量也多,但体重一直下降。妈妈带她到当地卫生院检查,测出血糖明显升高,医院就诊。“哪里不舒服,孩子没来吗?”“这就是孩子。”医生看到才10岁的小雅比妈妈还高,一下子就警惕起来。经询问,小雅最近几年每年平均长高10厘米以上,医院就诊,被告知是正常的,孩子也没主诉哪里不舒服,家人都以为小雅是遗传了爸爸的高个子。但小雅的身高远超同龄人,也超出了遗传身高范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雅不仅确诊糖尿病,脑袋里还长了生长激素瘤。就是这个肿瘤导致过度分泌生长激素,才致血糖升高,身高也异常增长,让孩子变成一个“小巨人”。之后小雅医院做肿瘤切除术,手术很顺利,小雅的身高增长也逐渐慢了下来,血糖恢复正常。释疑身高低于平均值就矮小?在中位数上下波动属正常黄柏青表示,近年来中国营养良好儿童的线性生长已达到相对稳定阶段,生长潜力得到较充分发挥,而全国调查儿童身高长期增长趋势现已呈现减缓甚至停滞趋势,家长们对子女身高的期望值却在不断增加。据悉,新标准包含7岁以下男女童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长/身高、年龄别头围、身长/身高别体重、年龄别体重指数(BMI)五个指标的百分位数和标准差数值,可对儿童生长水平进行发育等级评价及营养状况评价。“增加的百分位可让家长参考孩子所处的身高‘段位’。”黄柏青介绍,年龄的身高标准差法或百分位法分别以±2S或百分位数P3到P97为正常范围。身高体重在生长曲线上同一等级线上下为生长速度正常,偏离一条主百分位曲线为生长波动,向下偏离越过2条主要身高百分位数曲线为低体重或生长迟缓。若身长或身高低于-2S或P3需考虑矮小症,排除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遗传病及矮小相关综合征。身高也不是越高越好,如身高超过+2S或P97,也要排除性早熟、Klinefelter综合征、马凡综合征、巨人症等。黄柏青称,该标准不能作为诊断孩子是否患有生长疾病的直接标准,还要结合儿童的遗传身高水平,医院生长发育门诊咨询。有家长认为身高低于P50即不正常,属“矮小”,要求治疗。其实,中位数或均数P50并不是每个儿童应达到的“目标”,生长水平位于参照值的正常范围内,并且沿着其中的一条等级线附近略有波动,都是正常的。测骨龄预测未来身高?6岁内儿童不推荐常规测骨龄“有的家长想测骨龄来预测孩子未来身高,要是达不到期望值就想提前干预。”黄柏青表示,最近来咨询骨龄预测身高的家长不少,但不能夸大单次骨龄检测对身高的预测作用。黄柏青指出,骨龄和儿童身高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骨龄的规律性变化能较好反映儿童体格发育情况和生长潜力。但骨骼发育除了受遗传因素影响,也会受到内分泌激素、炎症、营养状态、药物作用等多因素影响。因此,单次骨龄检测只能反映该检测时间节点的发育状况,据此预测未来身高并不科学。骨龄检测门诊一般用于生长发育异常者,比如矮小、性早熟的辅助诊断,也用于辅助评判青春期发育程度和剩余生长潜力。低年龄段儿童正常骨发育存在较大变异性,骨龄评估诊断价值有限,因此6岁以下儿童不推荐常规检测骨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