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命健康遭遇险境、危难重症患者急需安全转运,人们总会第一时间想到拨打“”。伴随着警报呼啸而来的一辆辆“大白”,是悉心护佑一程的生命方舟。近日,记者走进北京急救中心东站的一辆“大白”。四轮之上、铁皮壳里,是急救人分外温柔的心——
北京急救中心医务人员在演练。
“放心吧,会好起来的!”
得知陈杰医生团队的白班从早上8时开始,记者特意早到了一刻钟。但赶到位于北京市东三环外的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时,还是能明显感受到他的着急。迅速递给记者早已备好的服装、防护帽等,他解释,对急救人来说,白班起始的8时是发车时间。为此,他们一般7时半就会到岗,换装、装备检查物资设备,7时50分就已开始待命。
“今早的第一个任务是预约转运。”陈杰一边引着记者走向急救车,一边介绍,转运对象是一名58岁的肺部感染患者,需要配备有创呼吸机,医院ICU医院。车门一开,他向团队伙伴们点了个头,急救车随即出发。
医院,推担架到ICU,陈杰和同事一路驾轻就熟。等电梯的功夫,陈杰还热心为其他患者指路。“医院,还要领患者做各种检查,或者帮着取报告,医院业务科室的位置比较熟。”陈杰说,医院很陌生,能顺手帮一把,何乐而不为。
查验患者及跟车家属相关行程码、健康宝,再次流调核实,给患者测体温……疫情防控阶段,新增了一些必要程序,陈杰一点不敢马虎,随后就是与医护人员交流患者身体情况、转运注意事项等。
注意到患者是半躺着,陈杰特意询问了管床护士。护士表示,该患者血氧饱和度在平卧和半躺下时差别较大,半躺时呼吸会更顺畅。他立刻把转运担架的上半部调高了一些,并根据患者情况认真调好随车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参数。
到了换床环节,考虑到患者病情严重、不能自主行动,还戴着有创呼吸机、体型偏胖,搬运需要完全抬起,还得使巧劲儿、有分寸,陈杰想都没想就走到患者身边,招呼同事从旁托着管路、手脚,随后自己稳稳地把患者一把抱起,轻轻放上转运担架。有力又轻柔专业的动作,让高大壮实的陈杰立刻收获了在场护士崇拜的目光。几位护士感叹:“哇,看看人家!”
转运的路上,陈杰一直盯着患者的监测仪器数据,说些宽心话。到了北医三院,他再把患者搬到新病床,调成半躺的高度,并在交接病情时专门向医务人员交代了原因。“放心吧,会好起来的!”临走时,陈杰跟患者说。戴着呼吸机的患者,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把每个“回家”任务完成好
刚离开北医三院,新任务随即推送而来:医院一名住院的慢阻肺患者,呼叫具备呼吸重症转运能力的急救车转运回家。
这是一位年过七旬的患者。为了圆老人在家过年的愿望,其子女专门购置了家用呼吸辅助设备,请了上门呼吸治疗师。推着老人到家门口时,一家人欢天喜地地出门迎接,七手八脚地帮忙张罗,厨房传出饭菜的香味,一个小女孩弹起轻快的钢琴曲,温馨团圆的气氛弥漫着整个房间。陈杰跟呼吸治疗师详细交代了病情,把相关仪器管路连接好,给老人掖好被子,才起身告辞。
“留下来吃个饭吧。”一路上舒心的交流,老爷子似乎格外喜欢开朗热情的陈杰。陈杰笑了,拱手道:“不了,祝您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回到急救车上,陈杰告诉记者,每到春节,很多行业工作都会比平常轻松,急救人则正好相反。春节期间,人们的饮食、作息、情绪都与平日有区别,因此突发心脑血管疾病、醉酒引发的各种事故也相应增多,都需要快速反应、及时救治。此外,还有很多住院患者希望在家过年,救护转运也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陈杰浏览着这天的预约任务,不少都标注着“回家”。但陈杰和他的很多同事,却要过一个难以回家的春节。
“一方面,我们要响应‘非必要不出京’号召,留京做好急救保障。另一方面,我老家在河北邢台,老人孩子也不方便过来了。”陈杰说,这是他第一次与一对儿女异地过年。想他们时,他就翻看孩子们的照片。许是对团圆、回家有着特别的感触,陈杰说,要把每一个“回家”任务完成好。
“不着急,我等你”
回到急救站,大家一路快走,从洗手间清洗消毒出来后,打开盒饭埋头就吃。几分钟后,任务呼叫响起。“今天不错了,虽然留给咱的吃饭时间不多,但好歹在饭点吃上了。”陈杰和同事表示满足,大中午饿着肚子执行任务,也是急救人的常态。
陈杰看了一眼任务信息,放下了未吃完的饭:“快!医院住院部!”手机里的信息提示,这次医院的是一名11岁的女孩,脑瘤,昏迷中。只比自己女儿大几岁!一张娃娃脸的陈杰,神情陡然变得严肃起来。
匆匆赶到病房,患儿的妈妈还在为是否转院纠结。女儿病情久久不见好转,医院,会是个正确的决定吗?转院需要先去急诊,能顺利收入院吗?疲惫的母亲在病房走来走去。病友告诉陈杰,一上午,孩子妈妈已拨打“”又取消预约好几次了。“你再跟家人、医生交流一下,不着急,我等你。”陈杰轻声安抚。一趟急救转运对急救团队限时90分钟,眼看要超时,陈杰只字不提,更不忍催促。
他认真翻阅着患儿的各项检查报告、跟医护交流病情状态,只在给孩子量体温时,轻轻皱起了眉头——37.2摄氏度,快到疫情防控规定的发热临界值了!主治医生一再保证,孩子入院时做了核酸检测,一切正常,温度升高是原发病的影响。但转院因此又添变数:医院,温度又升了点呢?那就要进发热门诊,不但可能耽误救治,交叉感染的风险也会为孩子本就堪忧的病情雪上加霜……
“决定了,转吧!”孩子妈妈终于做出了选择。陈杰轻柔地把患儿抱上担架。一上急救车,他就立刻关了车载暖风,将本来稍高的车内温度降到适宜,驾驶员吴栋梁的车速也明显加快了。路上,患儿妈妈不断念叨:“到了住不进去怎么办?”陈杰一边查着孩子体温,一边保证:“别担心,到了我帮你交涉。”
如约把体温达标的患儿在新病床上安置好,回到车上的陈杰还在手机上查着孩子的病情介绍、救治方案等相关资料。直到确定有相应治疗手段,他才如释重负:“这孩子有救的!”
“再戴一层口罩,保护好自己”
这不是驾驶员吴栋梁当天车速最快的一个任务。下午2时多,行车至西北二环时,一个交通事故伤呼叫,让他一路闯红灯、风驰电掣。但眼看就到了,受伤车主决定私了,取消了呼救。
“感情受伤”不到一分钟,又一个附近的急性心梗救护任务发来。吴栋梁照样飚出了飞一般的感觉,医院。“这种情况太常见了,开上急救车,就要时刻救急。”他跟开私家车做比较,“驾驶座一个高一个低,一坐上就有不同的条件反射”。
下午3时多,送一位年轻的腹痛患者急诊。接人时患者体温不高,医院急诊科,在陈杰和同事高雄飞跑来跑去帮患者挂号、缴费的时间里,患者的体温却升至37.6摄氏度。急诊看不了了,医院发热门诊。
高雄飞默默拿出新口罩,陈杰接过递给患者。“别怕,你这应该是急性胃肠炎炎症导致的发热。”陈杰安抚患者,“接下来我们要送你去发热门诊,再戴一层口罩,保护好自己。”
文:本报记者崔芳通讯员李坚韧
图:曲静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飞驰的“大白”有颗柔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