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记者姜煜11月1日报道:
几天前的一个夜晚,医院已经归于宁静。三楼神经科病房内,值班护士余意正在为一位患者输液,忽然发现她的血氧浓度开始快速下降。余意立刻与同事将患者向ICU重症监护室转运。可她们刚进电梯,心电监护仪就发出了警报声——患者的心跳变成了一条直线,余意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患者电梯内心跳骤停护士抢救惊心动魄
“患者是一名45岁的刘姓女子(化名),来自安徽省,一周前因呼吸困难、舌头发硬、四肢医院进行了检查,发现脑子里长了一个瘤状物,由于手术难度很大,当晚8医院。”余意回忆。据神经外科团队初步判断,刘女士所患的是“延髓海绵状血管瘤”。延髓是大脑的生命中枢,直接着影响呼吸、心跳、躯体活动,需要尽早手术治疗。当时刘女士的病情趋于平稳,手术计划被安排在两天后。谁也没有想到,就在2小时后,刘女士两度徘徊鬼门关。负责刘女士病房的值班护士余意来到病房为刘女士打点滴,最早发现刘女士的状态有点不对劲。“患者双目紧闭、浑身冒汗,怎么喊都没反应。”余意回忆当晚的惊险一幕,“紧接着指脉氧就掉到了八十几、七十几,并且持续往下掉。”指脉氧低于94%就是人体供氧不足,如此严重的下降意味着患者正在濒临死亡。余意立刻呼叫当班同事董安和张宁。她们一边通知责任医师和ICU重症监护室准备急救,一边马上将刘女士向6楼ICU转运。可她们刚进电梯,病床边的心电监护仪就发出了警报声——刘女士的心跳直接变成了一根直线,血氧、心率全部为0,余意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几乎是本能的反应,余意立刻跳上病床,双腿跪在患者两侧,双臂绷直按压心脏,立即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另一边,张宁已经插好呼吸气囊,持续规律按压……漫长的2分钟后,她们终于来到ICU重症监护室入口,急救团队已经在此等待。离开病床时,余意全脸通红、满头大汗,她顾不上疲惫,转头看了一眼患者的生命监测指数——血氧恢复到了50,但心跳依然是0。我没有救活她——筋疲力尽的余意心情沮丧到了极点。回到病房,她和同事们相对无言,压抑的情绪笼罩着她们。半个小时后,奇迹发生了。护士站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救活了!”生死手术神经外科创造第二个奇迹经过ICU重症监护团队的抢救,刘女士的生命体征总算恢复平稳。病情恶化的原因是病灶突然出血——谁也不知道下一次出血会在什么时候发生、患者能否抗得过下一次意外。彻底的解决方式就是马上手术,摘除病灶。可刘女士的病灶位于延髓,手术风险巨大,稍有不慎,便有生命危险。德济神经外科主任王杰接到电话后,二医院。深夜0点40分,医院手术室弥漫着紧张的气氛,王杰主任打开患者枕骨,仔细分离组织,延髓内暗红色的海绵状血管瘤出现在他的面前。正当他落刀切除病灶时,突然间,监护仪的警报声再次响起,患者的心率开始急剧下降!“血管瘤的位置紧贴延髓,分离时会对延髓产生牵拉和刺激,而延髓又是呼吸、心跳的中枢,风险非常高。我们提前准备了抢救预案,如果患者心率持续下降,就立刻抢救。”王杰主任和手术团队所有人都紧盯着监护仪,连呼吸都不敢大声。幸运的是,几十秒后,患者的心率开始上升并很快恢复到正常值。手术团队终于松了一口气,继续为刘女士进行治疗。在王杰主任精湛的技术、完善的手术方案和密切的团队配合下,刘女士的病灶被顺利切除。5个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此时天已大亮。当刘女士的麻醉过去,第二个奇迹发生了。她很快清醒过来,不但能听懂医生的指令,四肢也能自主活动——作为一场中枢神经高风险手术,这意味着手术的高度成功,也是良好恢复的预兆。△手术后患者已脱离危险(左:医院神经外科王杰主任右:手术第一助手、神经外科医生王昌辉)
那一刻,忙碌了一整晚的医护人员都不再觉得疲惫,所有人的内心都在为患者的重生而雀跃。据了解,术后刘女士恢复顺利,目前已经可以自主进食、下床活动。▼往期精彩回顾▼中新网丨沪34岁男子心肌梗死险丧命生死一线:7旬老人踢足球突发脑梗开颅手术无好转,竟因这种罕见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