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它与血管外皮瘤如何诊断、鉴别呢,下面先看几个案例。
案例1:男,58岁
CT平扫:左侧额部占位,内伴钙化,周围见半片状水肿,大脑镰向右侧移位,邻近骨质未见破坏。
T1WI呈等低信号,T2WI实性成分呈等高信号,DWI信号未见增高,ADC值未见减低,增强实性成分明显强化,中央低信号钙化成分未见强化。邻近脑膜增厚(红箭头),脑膜尾征。
诊断:左侧额部脑膜瘤
案例2:男,34岁
右侧顶部大脑镰旁占位,信号均匀,增强可见明显强化,边界清晰,见脑膜尾征。
诊断:右侧顶部脑膜瘤
案例3:女,60岁
右侧顶部低信号占位,边界清晰,增强可见边缘轻度强化;CT显示高密度占位。
诊断:沙粒型脑膜瘤
案例4:男,62岁
右侧顶叶区混杂信号占位,T1、T2内部条样低信号影,血管留空信号;增强可见明显强化,内部信号欠均匀,内见强化迂曲血管影。
诊断:右侧顶叶区血管外皮瘤
脑膜瘤
脑膜瘤为最常见的脑外非胶质原发肿瘤;生长缓慢,多见于中年人;
90%~95%为良性,占颅内肿瘤的13.4%,仅次于胶质瘤居第二位,发病的高峰年龄在45岁。女性发病多于男性,为2:1。脑膜瘤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大部分来自蛛网膜细胞。
好发部位:与蛛网膜纤毛分布情况相平行,多分布于矢状窦旁、大脑凸面、蝶骨嵴、鞍结节、嗅沟、桥小脑角和小脑幕等部位;恶性脑膜瘤的生长特性、细胞形态具有恶性肿瘤的特点,并且可以发生转移。
血管外皮瘤又称为孤立性纤维瘤,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较罕见,国内报道较少;中年人多见,WHOII级,相对恶性。呈不规则分叶状,囊变、坏死、出血多见,瘤旁水肿明显,骨板可见溶骨性破坏。常累及大脑镰、小脑幕及硬膜窦,多窄基底相连。最早报道于,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的SFT多源于脑膜;年WHOCNS将其列入脑膜肿瘤中间叶肿瘤中的一类,将其认为脑膜瘤亚型;年WHOCNS将其及血管周细胞瘤一同归为间叶组织来源、非脑膜上皮性肿瘤
好发部位:颅底、矢状窦、大脑镰旁、小脑幕和静脉窦附近。
如果想要合理区分脑膜瘤和血管外皮瘤,需要有专业的医生进行详细分析和进一步诊断,黑医院有最专业的脑血管专家,为您剖析病情,解决脑血管大问题。
专家推荐
疾病
如果您有更多疾病相关问题
可直接留言或发送后台消息
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官方预约挂号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