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脑胶质瘤综合诊疗难点与研究进展访首都医科
TUhjnbcbe - 2021/3/1 19:47:00

?江涛教授

专家简介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

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副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

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首任组长

中国脑胶质瘤基因图谱计划(CGGA)负责人

主要荣誉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项,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入选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等。

学术特长

在脑胶质瘤诊疗关键技术建立及临床应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 ● ●

脑胶质瘤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式。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进展,单细胞测序、脑脊液活检等技术的应用,对脑胶质瘤异质性的理解日趋成熟,疾病诊断逐步个体化。同时,随着免疫治疗、电场治疗等辅助治疗技术的日臻完善,为脑胶质瘤的个体化精准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领跑脑胶质瘤研究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副主任江涛教授团队,在脑胶质瘤多学科(MDT)模式推行、唤醒手术推广、基因库建立、发病机制研究与药物研发等诸多领域,都做出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为详细了解相关情况,本刊对江涛教授进行了专访。

脑胶质瘤早发现、早诊断

近20年来。脑胶质瘤发病率在国内有上升的趋势,早发现、早诊断有望让脑胶质瘤患者获得更大治愈机会,对此,国内外专家已经形成统一意见。江涛教授认为,我国脑胶质瘤发病率上升源于国家“健康中国”战略下,人们主动就医检查意识的提高,并且随着生物学标志物研究快速发展,脑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越来越多,脑胶质瘤分子分型评定已经成为现代神经肿瘤病理诊断的基本项目之一,并在临床中普及。

早期识别脑胶质瘤是前提,“从临床经验来看,低级别脑胶质瘤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癫痫,老百姓俗称羊角风发病,这类患者需要及早进行检查;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头痛以及神经系统功能损伤症状如偏瘫、失语、偏盲等;对于复发脑胶质瘤,最早期的显著症状是癫痫发作,如果首次脑胶质瘤发病经过系统治疗后再发生癫痫,则提示可能脑胶质瘤复发,应及早就医治疗。”江涛教授说。

个体化治疗热点与难点

当前,脑胶质瘤治疗面临哪些困境?江涛教授对此表示,脑胶质瘤异质性强,术后化疗敏感性不一,存活率低,其化疗药物的研发速度缓慢,使得临床可供选择的药物有限,且脑胶质瘤治疗没有成功的靶向治疗方案,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仍在研究阶段。因此,脑胶质瘤作为实体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不佳。

医院神经外科周良辅院士认为,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外科手术+放化疗+化疗)5年生存率小于10%,生存期在年后停滞不前,脑胶质瘤之所以难治,主要是脑胶质瘤的生物学特性为浸润性,所以脑胶质瘤复发多在局部,信号通路起码4条以上。因此,研究脑胶质瘤生物特性成为治疗的一个突破口。

为制定中国人的脑胶质瘤分子分型标准,由江涛教授领导的项目组,从阐明脑胶质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键科学问题入手,以中国人群多维组学数据库为基础,制定出国人脑胶质瘤分子分型新标准,建立了脑胶质瘤个体化分子诊疗与精准化手术技术体系,并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

江涛教授认为,分子分型作为神经肿瘤分型的核心依据,并结合形态病理学分型进行综合分型,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更好地判断患者预后。“脑胶质瘤更多亚型区分后,目的是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后期的个体化治疗,进而评估哪些亚型对手术、放疗、化疗效果好,哪些效果不好,在治疗方案选择时更加有的放矢。”

年,江涛教授团队通过对复发脑胶质瘤多维组学数据的深入挖掘,发现PTPRZ1-MET(ZM)融合基因等在脑胶质瘤复发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作为治疗的新靶点,为个体化诊疗提供重要指导,显著改善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期。研究团队更进一步以ZM融合基因为治疗靶点,设计和开发了全新靶向药物,药物疗效值得期待。

除了基因治疗,免疫治疗也被认为是脑胶质瘤治疗的发展方向,且是当前备受

1
查看完整版本: 脑胶质瘤综合诊疗难点与研究进展访首都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