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瘤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ASCO溶瘤病毒疗法最新进
TUhjnbcbe - 2021/3/11 11:04:00

本文由医麦客原创,欢迎分享,转载须授权

年5月25日/医麦客eMedClub/--当地时间5月31日至6月4日,第55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ASCO)年会将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举办。

ASCO作为全球领先的、最具影响力的肿瘤学专业学术组织以及在临床肿瘤学领域久负盛名、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始终致力于癌症的预防、治疗,汇聚全球临床肿瘤学研究的精英,向行业人士展示当前国际最前沿的临床肿瘤学科研成果和肿瘤治疗技术,其中癌症免疫疗法毫无疑问将再次成为ASCO的重要话题。

小编挑选了几篇关于溶瘤病毒的摘要,一览最新临床/临床前进展。

OncolyticsBiotech

标题:预测胰腺导管腺癌(PDAC)对pelareorep联合pembrolizumab的反应

摘要编号:e

临床试验信息:NCT

Pelareorep是一种溶瘤性呼肠孤病毒,可在PDAC中诱导炎症性T细胞浸润(热)表型。在Ib期试验中,Pelareorep与Pembrolizumab和化疗联合应用于进展期预先治疗的PDAC患者(pts)。安全性可接受,疗效令人鼓舞(MahalingamASCOGI)。本文报道了外周血免疫分析结果。

在第1周期第1天(C1D1,pre-pelareorep)、C1D8(pre-pembrolizumab)和C2D1(pre-pelareorep)收集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使用定制的Nanostringpanel分析来自PBMCs的RNA。本研究采用immunoSEQ法(AdaptiveBiotechnologies,Seattle,WA)对来自PBMCs的T细胞受体进行了表征。

共有11名患者入组。在6个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50%的患者实现了疾病控制。1例获得了持续17.4个月的PR。另外2例获得了SD,持续天和天。在患者中观察到CD17b(C1D1)、HLA-C、MAPK14(C1D8)、CD63、LY96、LTF、TXK、TNFSF13、IL25、C1QB(C2D1)下调(相对变化-1.5)和IL17F(C1D1)、MAGEA4、CCL7(C1D8)、CSF1、ICOS、LILRA4、TICAM2(C2D1)上调(1.5),临床获益vs.无临床获益(p0.05)。整体治疗期间注意到克隆多样性的增加(表)。C2D1的克隆扩增明显多于C1D8;来自C1D8的约30%的扩增克隆也在C2D1处扩增(耐久性)。大量早期扩增(仅限C1D8)和持久克隆与较长的存活率相关。

与无应答者相比,具有疾病控制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基线IL17F。在这些患者中治疗后IL25(Th2)、LILRA4、TICAM2(抗病毒反应)和ICOS相对降低。整体治疗后出现新的克隆扩增;在C1D8处~30%的扩增克隆是耐久的。早期和持久的克隆扩展与存活相关。Pelareorep联合Pembrolizumab治疗晚期PDAC的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杜克大学癌症研究所

标题:针对WHOIV级恶性胶质瘤(MG)的溶瘤性脊髓灰质炎/鼻病毒重组体(PVSRIPO):I期试验存活者的再治疗经验

摘要编号:

临床试验信息:NCT

杜克大学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完成了一项评估复发性WHOIV级MG患者单次瘤内输注PVSRIPO的研究(NEnglJMed.年7月12日;(2):-)。年6月28日,顶尖医学期刊NEJM上公布了重磅数据。这款PVSRIPO溶瘤病毒疗法的潜力在于:2年生存率为21%,已经比历史数据(14%)高出50%;3年生存率同样为21%,历史数据仅为4%,足足高出5倍之多。

一些最初受益于PVSRIPO输注的患者显示肿瘤复发,假设再治疗可以触发免疫记忆效应,进一步延长他们的生存期。下面报告第二次和第三次肿瘤内再输注PVSRIPO对原剂量发现研究中接受治疗的患者的影响。

符合条件的患者为复发性幕上WHOIV级MG成人,首次输注PVSRIPO后病情复发。其他入选标准包括:肿瘤直径1-5.5cm;化疗、贝伐单抗或研究药物后≥4周;足够的器官功能;KPS≥70%;和抗脊髓灰质炎滴度阳性。一名患者分别以1x10^7TCID50和1x10^10TCID50剂量再次治疗,3名患者以确定的2期剂量5x10^7TCID50再次治疗。

截至年9月2日,5例患者接受了第二次肿瘤内输注PVSRIPO,其中1例共接受3剂。两次输注PVSRIPO的患者分别在第一次输注后72、43、34和6个月后进行了治疗。另一名患者在第一次输注60个月后接受第二次PVSRIPO输注,第一次输注78个月后接受第三次PVSRIPO输注。全部患者在影像学上均表现肥皂泡样,2例患者表现为肿瘤收缩。再治疗后未发现与PVSRIPO相关的3级以上不良事件。其中3例患者在第一次PVSRIPO输注后存活81个月、80个月和52个月以上,即第二次输注后分别存活9个月、20个月和18个月以上。2例患者分别在首次输注PVSRIPO63个月和20个月后死亡,即第二次输注PVSRIPO19.6个月和14个月后死亡。2个多月前,接受3次治疗的患者在接受了第三次输液。

肿瘤内经CED(增强对流输注)再输注PVSRIPO是安全的,疗效令人鼓舞。

安进

标题:OPTiM研究中使用talimogenelaherparepvec(T-VEC)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疗的无法切除的黑色素瘤患者(pts)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摘要编号:

临床试验信息:NCT

T-VEC是一种改良的溶瘤性单纯疱疹病毒,年10月27日,FDA批准T-VEC用于手术切除后复发的黑色素瘤的不可切除病灶的局部治疗。该批准依据的是OPTiM研究的结果。

OPTiM是一项随机的III期试验,显示T-VECvsGM-CSF对具有局部或远处转移的不可切除黑色素瘤患者的耐久反应率(16.3%vs2.1%,p0.)有所改善。T-VEC对DRR和总体生存率(OS)的治疗效果在IIIB-IVM1a期和IVM1b-IVM1c期黑色素瘤中更明显。这是T-VECvsGM-CSF的首次PFS报告。

OPTiM纳入≥18岁的IIIB-IV期黑色素瘤患者;≥1个可注射的皮肤、皮下(SC)或结节性病变;ECOG≤1;LDH≤1.5ULN;≤3处内脏转移(不包括肺),无3cm。患者随机2:1接受病灶内T-VEC或SCGM-CSF治疗。主要终点为DRR(从12个月内开始连续≥6个月的部分或完全反应),以及先前报告过的。在这项事后分析中,对PFS进行了总体和疾病分期评估。

例患者中,T-VEC例(68%),GM-CSF例(32%);男性57%;中位年龄63岁;57%为IIIB-IVM1a期,43%为IVM1b-IVM1c期。在意向治疗组中,T-VEC显著改善PFS(HR:0.68,95%CI:0.54,0.85,未分层的对数秩p0.)。在IIIB-IVM1a期,PFS倾向于T-VEC组vsGM-CSF组(HR:0.60,95%CI:0.44,0.80,未分层的对数秩p0.)。IVM1b-IVM1c期无治疗差异(HR:0.81,95%CI:0.57,1.15,未分层的对数秩p=0.)。总的来说,T-VEC的12个月PFS为14.4%(95%CI:10.5,18.8),GM-CSF为4.6%(95%CI:1.6,10.2)。在IIIB-IVM1a期,T-VEC的12个月PFS率为19.9%(95%CI:14.0,26.6),GM-CSF为3.2%(95%CI:0.6,9.9)。在IVM1b-IVM1c期,T-VEC的12个月PFS率为7.4%(95%CI:3.5,13.2),GM-CSF为8.0%(95%CI:1.9,20.1)。

T-VEC可改善PFSvsGM-CSF,主要由IIIB-IVM1a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结果得出。与之前的数据相一致,这些数据显示T-VEC对早期转移性疾病有更明显的OS益处;与其他免疫疗法相比,T-VEC对早期转移性疾病有更大的疗效。

深圳亦诺微

标题:新一代溶瘤性疱疹病毒包含编码IL-12和抗PD-1抗体的免疫治疗基因

摘要编号:e

单独全身施用检查点抑制剂,特别是与肿瘤内同时施用溶瘤性单纯疱疹病毒(oHSV),对因健康器官罕见衰竭而受损的癌症治疗具有重大影响。

研究人员构建了3个重组oHSVs家族:无免疫调节基因(T1系列)、小鼠或人IL-12(T2系列)、小鼠或人IL-12和抗PD-1抗体(T3系列)。比较了单次或多次瘤内注射T1、T2和T3系列oHSVs的溶瘤效果,以及肿瘤内注射T3oHSV与单独或联合应用抗PD-1抗体和IL12的有效性。

对比无免疫刺激基因(T1系列)或单独表达IL-12(T2系列),编码PD-1Ab的基因的插入显著增强了oHSV的溶瘤活性。在同系小鼠中,表达小鼠IL-12和PD-1Ab的T3系列oHSV对多种小鼠肿瘤有效。T3oHSV在增强细胞裂解活性的同时,诱导IL-12、PD-1Ab和IFN-γ的产生和显著的瘤内积累。与之前的报告一致,研究人员注意到肿瘤体积和保留的IFN-γ的数量之间存在反比关系。

最有效的溶瘤效果来自于给予同时表达IL12和抗PD-1抗体的T,和T与单独腹腔注射抗PD-1抗体同时进行。最不有效的是单次腹腔注射IL12或PD-1抗体。与全身施用抗PD-1单抗和IL12或瘤内注射T1联合全身施用抗PD-1抗体和IL12相比,瘤内注射T3oHSV对小鼠肿瘤最有效。

该项研究报道了三种不同癌症治疗方法在单一治疗剂中的结合:溶瘤病毒靶向癌细胞、IL12刺激免疫系统,以及PD-1免疫治疗抗体的产生。重要发现是,抗肿瘤反应仍然集中在肿瘤环境中。

TakaraBio

标题:Canerpaturev(C-REV,以前称为HF10),一种溶瘤病毒免疫疗法,有或没有ipilimumab(Ipi)对晚期实体瘤患者(pts)的免疫影响

摘要编号:

临床试验信息:NCT

C-REV是一种溶瘤性、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自发突变体,将直接杀死肿瘤细胞与免疫调节相结合的癌症免疫治疗药物。I期研究针对皮肤和/或表面病变的实体肿瘤,采用C-REV单药治疗;II期研究针对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采用C-REV和Ipi联合治疗。癌症患者在接受或不接受Ipi的C-REV治疗前后的免疫状况尚不清楚。

I期研究(n=6)包括使用C-REV单一疗法(1x10^6和1x10^7TCID50/mL/剂量;每2-4周注射4次)治疗皮肤和/或浅表病变的实体瘤患者。II期研究中(n=28),在每名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肿瘤内注射C-REV(1x10^7TCID50/mL/剂量;每周注射4次;然后每3周注射多达15次)。每3周进行4次Ipi输液(3mg/kg)。对治疗前后进行免疫监测,采用多重免疫组化(mIHC)成对活检标本检测肿瘤微环境,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

I期研究中,5例患者中有3例(60%)肿瘤局部有明显的CD8+和CD4+T细胞浸润。II期研究中,外周血(n=10)FCM显示,应答者(irSD,n=7,70%)倾向于在CD4+T细胞上表达较高水平的ICOS,作为ipi单药治疗的药效学生物标志物(NgTangD,etal.)。治疗2个月后,单核细胞PD-L1水平下降。此外,mIHC对成对肿瘤活检样本(n=11)的分析显示,11例患者中有5例(45%)经qPCR证实注射部位持续感染C-REV。第85/天检测到病毒DNA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高于未检测到病毒DNA的患者(%[n=5,irPR;1,irSD;4]vs.33%[n=6,irSD;2,irPD;4])。此外,有或没有检测到病毒DNA的患者中位OS分别为天和天。

肿瘤局部注射C-REV具有增强Ipi全身免疫反应的作用。

OncolysBioPharma

标题:端粒酶特异性溶瘤腺病毒(OBP-,Telomelysin)与Pembrolizumab联合治疗胃和胃食管交界(GEJ)腺癌的II期研究

摘要编号:TPS

虽然检查点抑制剂(CPIs)可以在胃癌患者的三线治疗中产生持久的应答,但应答率仅为10-15%。因此,提高CPIs的应答率,为更广泛的pts提供益处,是一个巨大的未被满足的需求。免疫肿瘤学的一个新概念是使用肿瘤特异性溶瘤病毒治疗。除了病毒特异性杀伤肿瘤外,这些药物还可诱导肿瘤内的免疫原性细胞死亡,从而增强由PD-1抑制驱动的免疫激活。

OBP-是一种经过基因修饰的溶瘤腺病毒,能够通过引入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在癌细胞中选择性复制。I期实体肿瘤患者的OBP-研究结果表明,肿瘤内注射OBP-是安全有效的。OBP-联合抗PD-1抗体的临床前研究也显示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基于这些令人鼓舞的临床前和临床数据,以下设计了一项II期临床试验,以检验Pembrolizumab和OBP-联合治疗PD-L1阳性转移性胃/GEJ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年11月30日,江苏恒瑞医药与Oncolys公司达成协议,有偿获得后者研发的溶瘤腺病毒产品OBP-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的独家许可权。年4月8日,Oncolys公司和日本中外制药(罗氏控股)就OBP-达成在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权益合作,该协议还将关于OBP-(不包括日本、台湾、中国、香港和澳门)的全球开发、制造和营销的全球开发、制造和营销授予中外制药。

这是一项OBP-与Pembrolizumab联合治疗转移性胃/GEJ腺癌的多中心、非随机II期临床试验,该转移性胃/GEJ腺癌的治疗已经至少进行了2个疗程。入选标准包括综合阳性评分为PD-L1阳性肿瘤,表现状态≤1,终末器官功能良好。主要终点是OBP-联合Pembrolizumab的客观反应率和安全性。次要终点是疾病控制率、反应持续时间、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相关研究计划通过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单细胞转录谱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来识别联合治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所有符合条件的患者将接受1×10^12病毒颗粒/mL的OBP-,每2周注射4次,通过上腔镜直接注射到肿瘤中。每名患者还将每3周接受一次Pembrolizumabmg静脉注射,持续2年或直至病情恶化。患者将参加Simon两阶段设计,第一阶段有18名患者。如果3名或更多患者对联合治疗有反应,该研究将进入第2阶段,有19名患者参与。该研究目前正在招募患者。

上述摘要原文参考:

OncolyticsBiotech

1
查看完整版本: ASCO溶瘤病毒疗法最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