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我们该来学习这课程了!
生命只剩下3个月
对于活着,每个人定义不一样,面对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每个人所做的决定也不会一样。
年轻人患了脑瘤,或者老年人得了呼吸衰竭?这些人都没有错,造化弄人罢了。
放弃还是积极?
作为一名医生,我见过很多生老病死,对待生命的态度,也可能比一般人要从容很多。但是,我真正意识到生命意义的不同,是在我奶奶去世的时候。
我小时候是跟奶奶一块生活的,在我上大学的时候,老人家开始出现老年痴呆,往后,身体一年不如一年。
毕业后我参加工作,奶奶已经衰老到生活不能自理,认不出我伯父、认不出我父亲,只会依稀叫着我的小名,叫我带她出去玩。
年的时候,奶奶的生命走到了最后的关头,她连续1周不怎么吃喝了,只喝一点点米汤,其他一概不吃,骨瘦如柴。
家里每天熙熙攘攘的,人来人往的亲人,讨论年医院去住院。
输能量、鼻饲营养液,即使不愿意吃喝的老人,也能再撑上几周,我站在屋中,是这样提的建议。
最后却是我父亲不同意。我感到很意外。
我父亲绝对是个孝子。自我懂事起,大伯父从来不赡养我奶奶,奶奶一直是跟着我家住的。奶奶患了老年痴呆后,也是我的父母,毫无怨言,护理了7、8年。
父亲说,奶奶什么都不知道了,去医院打针留胃管,勉强撑几周,确是让老人活受罪,他说,如果我娘(父亲都是这样称呼奶奶)什么都清楚,每天笑笑跳跳,说什么也是要积极抢救的,医院折腾,你们不心疼,我心疼。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父亲说那么的话,印象中他一直是个沉默寡言,不喜表达的人。
最后,医院。每天屋子里儿孙满堂,老人家在半个月后,安详离世了。
有时候放手,不是不尊重生命,而是更尊重生命。
人是个社会性的动物
老年人鼓励社交
人是个社会性的动物,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哺乳动物的,根本性质。
我们群居,用尽一生去寻找爱人,拼尽全力去维护家庭,上至高官显贵,下至贫民乞丐,能够真正让自己内心温暖的,不过是无助时身边亲人爱人的陪伴。
这便是大多数人生命的意义。
我们成不了比尔盖茨,成不了马云,成不了钟南山,平凡的我们人生的意义,大概就在于生活中的,和亲人爱人的点点滴滴之中。
生命或许会结束,但是曾经真诚的陪伴,那欢声笑语的回忆,是生命来过,并且永恒存在的印记,不会消失。
选择无关好坏对错
作为一个医生,其实很少真正深入地去讨论死亡,我们会经常讨论病人的死因,却很少去思考病人的心理。
直到去年,无意中我看了一本书,日本一位作家写的《恶医》,我才渐渐能够理解临终病人了。
主人公小仲辰郎胃癌晚期,全身多处转移,医院,医生已无能回天,跟他说生命只剩下大约三个月了,建议他去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医院继续继续折腾自己。
小仲辰郎认为医生十分不负责任,觉得医生是在诅咒他,他离开这个医生后,医院,尝试过了各种各样“先进”的办法,他还有钱,他希望换命。
小仲辰郎是一个独居的小老头,年轻时有过家庭,后来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离婚,再未婚娶,心里也极其不信任别人。在他生命的后期,有好心的义工组织免费上门给他做护理,他却始终恶言相向,内心抗拒。
小仲辰郎在下了死亡通知书的第三个月后的某一天,没有奇迹,他走了。但是他走的很安详。
在生命的最后关头,瘦骨嶙峋的他,却感恩了一直无偿给他做护理的护工,理解了他年幼时跟他分开去了国外的妹妹,也原谅了当时劝说他“放弃治疗”的那个医生。
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给以前那个“不负责任”的医生录了音:
“我不恨你了,我曾经憎恨你,觉得你是世上最狠毒的医生,居然劝一个病人放弃生命,那种被判了死刑却无法营救辩解的滋味,实在让人难受。你劝我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有意义的事情,我做了,我尝试了各种办法,我竭尽全力,虽然显然我还是失败了,但是我觉得开心,我也不后悔,我拼尽全力了,这是我给我的生命,最后的意义。”
生命的最后3个月到底该如何度过?应该尊重他们各自做出的选择。
今天的话题有点沉重,我是张医生,一个医术医德一般的普通人,但是不妨碍我给大家带来健康,也不妨碍大家喜欢我,疾病跟死亡是我们的共同敌人,谢谢你们,网络上的陌生人。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