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700余名孩子圆了读书梦庆云阳光,洒满 [复制链接]

1#

金秋的田野,到处弥漫着丰收的味道。

位于鲁西北鲁冀交界处的庆云,县域面积小,人口数量少,经济发展底子薄,直到年才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今年上初三年级的女孩程思瑜,就出生在庆云县一个贫困家庭。

党的十八大以来,庆云县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征程上焕发勃勃生机,曾经沉寂的村庄生动活跃起来,曾经贫困的家庭逐渐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

尤其亮眼的是,一场名为“三帮一”的教育扶贫行动,犹如一盏明灯,点亮了一个个贫困家庭的希望和未来。

程思瑜的命运,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改写了。

家里顶梁柱倒下,她孤苦无依

张巧村,位于庆云县城正东方向10公里处。全村有户、人,总耕地面积亩,是一个依靠传统种植业为生的村庄。

程思瑜就出生在这个村庄,程家是全村6个贫困户之一。

和很多孩子一样,天真烂漫的程思瑜幻想着:每个人都有一双翅膀,能够在自己的世界里翱翔。只是,幼小失怙的,却背负着沉重的现实——她是一个孤儿。

关于父亲的记忆,程思瑜印象最深的只有两张照片:一张父亲和母亲的结婚照,一张父亲自己的半身照。对于父亲的认知,她大部分是从奶奶郑玉枝那里听来的。

程思瑜的父亲叫程刚,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16岁便外出打工。没文化、没技术的程刚,只能干些工资低、又脏又累的力气活。

给这个农家带来生机和希望的,是年3月,程思瑜的出生。孩子出生才6个月,程刚被查出患上恶性脑瘤,4个月后就去世了,家里因此背上了五六万元外债。思瑜2岁时,母亲改嫁;7岁时,爷爷在一次押车送货途中,突发心脏病离世。

家里的顶梁柱塌了。奶奶腿脚不好,患有心脏病,常年药不离身,经常还要住院治疗,家里的外债像滚雪球般越欠越多……思瑜觉得,连院里的那棵石榴树都为她们摇头叹息。

特色扶贫模式,打开了希望的大门

年,程思瑜上学了,还是父亲当年就读的那所学校。

她喜欢读书,喜欢课堂里琅琅的读书声。奶奶也希望她好好读书,以后能过上个好日子。但过早懂事的程思瑜却不想上学了。

“奶奶,我不想念书了,我想打工挣钱。”

“咱家没有别的依靠,不念书,你咋能脱离这苦日子啊!”

但是,小小年纪的她已经打定了主意,读完六年级就不再读书。

“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五看家中有无病人躺在床、六看收入来源有没有保障”,这是流传在庆云扶贫干部中的“六看”识贫口诀。而“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则是当地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年,随着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展开,庆云共识别出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70个,贫困户户、贫困人口人。程思瑜祖孙俩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此,她们有了依靠。

年,庆云县发起了一项助学活动。在连续多次的扶贫调研中,县委书记王晓东接触到很多贫孤儿童。“有的孩子,怯生生的眼神里,能够看到一种对贫穷的习惯,一种对生活现状的接纳。”王晓东说,看到孩子们这种眼神的一瞬间,内心被深深触动了、刺痛了。

扶贫,下足了真功夫。近年来,庆云精准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三大战役”,截至年底,全县70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全部达标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减少至户人。在教育扶贫中,通过希望工程、春蕾计划、雨露计划等,解决了不少贫困户子女受教育问题。

但许多救助仍是临时性的、帮扶还停留在给钱给物的层面,有的贫困户甚至不愿意摘帽、继续坐享现成。

习近平总书记说,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不怕一代穷,就怕代代穷,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在教育。”王晓东深知,穷根不挖,程家好了,还会冒出张家刘家。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变以往扶贫助学仅限于经济扶助的模式,既要尽可能提供物质帮扶,更要在精神层面给予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年5月,庆云正式启动了“三帮一”扶贫助学行动:“1名爱心人士+1名教师+1名干部”精准结对1名贫孤学生,即社会扶贫、教师扶智、干部扶志的教育扶贫模式。

程思瑜成了庆云县首批列入“三帮一”的帮扶对象,同时被列入的还有余名贫孤学生。

“焦锋”叔叔都来了,暗夜里升起温暖火光

程思瑜不知道,是一群叫“焦锋”的人,托起了她的读书梦。

焦锋是谁?

年12月,一场家庭变故,让庆云镇南周村周中博、周丽娜、周丽洁3兄妹成了孤儿,面临失学。得知情况后,时任县委书记王树理、镇党委书记刘洪河、村党支部书记周主庆当即决定:1人帮助1个!

不久后,《三位书记救助失学三兄妹》的报道登上《人民日报》。这篇报道也牵动了北京一位自称“焦锋”的好心人的心。从那时起,连续19年,“焦锋”每个月都会为3兄妹寄来至少元钱。

其实,“焦锋”只是一个化名。这位好心人的真名叫张玉柱,是北京市门头沟区副食品公司职工学校校长。为何化名“焦锋”?张玉柱说:“我是从焦裕禄和雷锋的名字中各取了一个字。”

这穿越近20年光阴的大爱,似暗夜里升起的火光,一直照耀鼓舞着庆云人的心。

愿意成为下一个“焦锋”的,越来越多。

年5月31日,一纸《庆云县扶贫助学倡议书》发出;6月30日,一场主题为“众志成城奋发图强庆云县扶贫助学立志在行动”的晚会举行。元、0元、5万元、10万元、万元……一笔笔爱心款不断汇入,一个仅33万人口的小城,1个月就筹集了余万元扶贫助学基金。

“众志成城奋发图强庆云县扶贫助学立志在行动”晚会

这笔基金,专项用于贫孤孩子的教育。对列入帮扶对象的学生,庆云结合居民生活水平和各学龄段学费情况,确定了具体资助标准。其中,学龄前阶段、义务教育阶段、中职阶段每人每年元,高中阶段每人每年0元,大学阶段每人每年元。

3年多来,捐款一直在持续,基金规模也已增至余万元。

3个大朋友浇灌呵护,自信的种子在心田萌芽

年夏天,庆云县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陈智勇、庆云县第四中学教师边德星、爱心企业家党杰,出现在了程思瑜的世界里,思瑜是他们“三帮一”结对帮扶的对象。

边德星老师帮程思瑜补课

寡言、内向,天真中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这是程思瑜留给陈智勇的第一印象。陈智勇轻声问思瑜:想不想继续读书?

回答陈智勇的是沉默和突如其来的低声抽泣。陈智勇一时心酸心疼起来,坚定又柔声地说:“孩子,我知道你咋想的,只管安心读书,剩下的事有我们呢。”

回去的路上,3人立即进行了分工:陈智勇负责孩子的家庭事务处理,精神上关怀;边德星负责孩子的学习和心理疏导;党杰给孩子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解决孩子家庭经济上的困难。

身边的亲友曾说过他们,买袋米、送桶油就行了,犯不着这样费心费力。他们理儿和嗓门一样大:孩子没爹疼、没妈陪,有没有人来看一眼,关心一下,不一样!

真不一样。他们不光给程思瑜买新衣服,偷偷给奶奶郑玉枝塞点钱,还陪思瑜一起读书、补课,帮她解开心里的疙瘩。

更让程思瑜惊喜的是,陈伯伯和边老师竟“串通”班主任,为她和另外2名贫孤学生,策划了一场生日会。他们偷偷准备了蛋糕、蜡烛,教室里,同学们唱起了生日快乐歌。

思瑜的眼泪刷刷地流下来,哭着哭着她又笑了,泪是咸的,但心里的幸福却是那么甜蜜。

云天辽阔,阳光里奋力翱翔

年9月,程思瑜进入庆云县第四中学读书,读六年级。

这所中学隶属于云天教育集团,和她同时进入集团旗下学校就读的贫孤学生,有名。

这是云天集团董事长郑天林从县领导那里争取来的。

今年60岁的郑天林,是土生土长的庆云人。他曾任职于县职业学校,在教育领域干了39年。2年,郑天林辞去公职,在北京创办了劳务派遣公司。期间,每当看到家乡青年因为没有文凭,只能从事简单劳动时,一种莫名的愧疚感就会噬咬着他的心,“兴家乡,在素质;挖穷根,唯教育”的念头便萌生了。

当时,正值庆云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准备以民办公助形式,招商引资办学。郑天林毅然接下了这个重任,投入多万元兴建了庆云四中。后来,他又创办了云天教育集团,10多年间,建起了云天幼儿园、云天中学等多所学校。

5年,庆云四中创办之初,这位老教育人就设立了“贫困生励志奖学金”,每年发放数额超过万元。在庆云县开展的扶贫助学基金筹集中,老郑一次性捐出万元,并找到县领导,主动提出承担全县名贫孤儿童的教育,让他们到集团旗下的学校免费就读。“只有读书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我愿意为家乡的明天投资。”郑天林说。

这名学生,全部混编入适学班级,学费一半由帮扶企业家或好心人捐助,一半由云天教育集团承担,他们不用再拿一分钱。而且住宿费全免,连一年4套校服也不用花钱。

新学校真漂亮,道路两边种满了花草、绿树,一幢幢红白相间的楼房静静地矗立着,阳光从枝叶的缝隙间探出头来,照在程思瑜眉心、鼻梁和闪着红光的脸盘上。

六年级共有名学生,程思瑜的入学成绩是名。

入学后,程思瑜遇到的第一大难题就是英语。因为发音不标准,她沮丧得直想哭。边老师语重心长:“雄鹰之所以展翅高飞,是因为它经常在暴风雨中锻炼。要做个坚强的姑娘,你肯定行。”

学校还特聘了许多外教,纠正他们的发音。慢慢地,程思瑜的成绩提高了,自信心也回来了。

令她高兴的事儿还有很多。她和学校里的其他贫孤学生,每年每人还能领到元生活补助,这笔钱每月通过县里的扶贫助学专项基金账户,直接划转至受助人账户,账户和程思瑜的饭卡绑定,在食堂用餐相当于免费。

食堂的饭可真好吃!有炒菜,有拉面,有盖饭,种类多到数不过来。程思瑜最爱吃食堂里的西红柿鸡蛋盖浇饭,她悄悄告诉我们:“比奶奶做得好吃。”

不知不觉中,程思瑜长高了,讲起话来不再怯生生,新学期还竞选上了学习班长。她喜欢和其他同学走在一起,脸上总能看到开心的笑容。学习成绩由入校时的中下游,跃升至上游水平——在初三入学考试中,全年级人,她考了名。

阳光洒满了整个校园,也照进了程思瑜的心田。

曾挂满泪珠的脸漾起笑容

小家和小村也开始焕发生机——

年,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祖孙俩有了健身纳凉的好去处。

年,村里修路了,程思瑜上下学更方便了。

年,县里为奶奶郑玉枝入了“扶贫特惠保险”,住院治疗仅需承担不超过10%的费用。

年,家里装上了有线电视,祖孙俩再也不用去别人家蹭看电视了。

年,奶奶郑玉枝购置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奔小康的劲儿头更足了。

这几年,奶奶拿到的扶贫项目分红也连年递增,从年的元,涨到了年的元。家里的5亩地也流转出去了,一年能收入1元。仅去年一年,全家收入1.2万元,不仅还清了全部外债,还有了存款。

奶奶已经69岁了,零工打不动了。她就每天在家里做网兜儿,一天做百十个,附近的工厂回收,家门口照样能赚钱。

……

和祖孙俩一样,全县的贫困户脸上都有了更多的笑容。

这背后是庆云精准扶贫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庆云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18亿元,发展起石斛种植扶贫示范园、水发田园综合体等21个产业扶贫项目,累计实现收益余万元,全部用于贫困户和村集体增收,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元以上。

转眼间,3年过去了,“三帮一”教育扶贫行动,让程思瑜们展开曾经受伤的翅膀,站起来、飞起来。

至今,庆云已发放助学金余万元,有余名贫孤学生圆了读书梦。今年,参加中考的62个贫孤孩子中,28人考入高中,21人考入中专;参加高考的20个孩子中,有16人超过普通本科线,其中7人超过重点本科线。

这几天,程思瑜家院子里的那棵石榴树上挂满了一个个红石榴,咧开了大嘴笑呢,风一吹,晃来晃去的,又喜庆又快乐,再也听不到叹息了。奶奶逗思瑜:“现在,还想不念书去打工不?”

“我要考大学,还要读研究生呢。”程思瑜咯咯地笑着。

这笑声纯真、嘹亮。因为,阳光在她的心里,一片绚烂、一片光明!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

尹滨李榕王露通讯员

张秀葵马俊良

编辑

苗欣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