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史钩沉丨30年前的一张威海日报 [复制链接]

1#
日前,医院原护理部主任刘淑芹赠送了一张珍藏多年的《威海日报》,其中以整版篇幅对当时医院的情况进行了报道,数据较为完整,细节较为翔实。细读这篇30多年前的报道,医院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该《威海日报》出版日期为年5月19日,系第期,为周末刊,8开大小版面,以《奋进中的医院》医院报道在第4版。报道以医院概况开篇,并从深化改革科学管理、雄厚的技术力量、周到的后勤服务、服务优良的护理队伍、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医疗素质不断提高6个方面,医院各方面工作进行全面的报道。以“医疗、教学、科研的中心”医院概况,简要回顾了自年建立的“医院”至年威海收复后的“医院”“医院”,直至解放后正式定名“医院”以及年5月医院的过程,医院人员构成、科室设置以及综合实力等基本情况。其他部分则医院管理、医疗技术、护理服务、后勤保障等分别细化阐述。从医院发展的时间上看,该报道刊发正值医院医院两周年的节点。医院史志资料可以看到,医院之后,医院人才队伍得到有效充实。报道称“调入骨干力量17人”,医院职工总数从之前不足人增至人,内设机构数量从年的25个增至31个,床位数从之前的余张增加至余张,医院服务能力实现了较大提升。在医院管理部分,除了在当时强调“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等一系列提升效率的改革之外,报道明确了当时改革“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为人民健康服务作为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同时,报道在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注:当时大概还没有这个词儿)方面的举措,“购置了美国产IBM-PC-、长城、浪潮、微机共5台,在医护质量、病历档案、人事管理、技术档案、医疗咨询、专家门诊、工资档案、财务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实现了微机管理”。尽管现在看这几个古董级的微机型号,过来人不仅会心一笑,但回想起笔者年上大学时,学校微机室仍然需要排号进入,数量不多的电脑仍然需要防静电地胶、防静电屏蔽,进入微机室需要更换拖鞋等情景,医院在信息化方面还是走在前面的。再看报道中提到的医疗技术,仍然是可圈可点。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个仅仅2医院已经开展了肝叶切除、脑瘤摘除、断肢再植、人工关节、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人工肾等复杂、难度大的手术,并引进了当时先进的“毫安X光机”“纤维导光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以及进口超声、血气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检验质控等位居省内前列,有效保障了当时“二市一县一区和相邻地区部分县的医疗救护任务”。30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如今的医院无论在规模上、技术上、管理上和服务上都已经与3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医院人的足迹历程,医院如何发展,代代相传的为民情怀,融入血液的争先精神却依然是一脉相承。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如今的山东大学附属医院必将秉承“生命至上丹心向*”的胞与情怀,以更高端的技术、更优质的服务、更精细的管理和更深厚的仁心,继续为一方民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更多精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