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长沙8月19日电(林洛、刘孝谊、彭璐)“人的大脑,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不断完善,最终成为一个精密复杂的器官,大脑神经‘指挥’了人的一切活动,因此在医学上神经外科被称为外科领域的皇冠,是难度最大的外科专业之一。”医院医务部主任、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任年军介绍道。
查房、门诊、手术、科研、义诊……作为一名已从医30年、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任年军的日常工作包括临床和科研、管理和学术交流等多个方面,每天他的时间都被工作塞得满满当当,一刻都不停歇。
为患者尽心尽力提供救治
“读初中时我的同学因患有脑瘤不幸去世,给我很大触动,让我萌生了当医生救死扶伤的想法。”说起自己的从医经历,任年军回忆起当时自己下定决心做医生的初衷,就是想帮助他人、让更多人身体健康。
30年的从医过程中,任年军一直坚守着治病救人的初衷。“看到病人躺在床上难受、痛苦的样子,我自己内心也很难受,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帮助让病人‘起死回生’。”任年军选择从事神经外科以来,将生命看得比什么都重。
由于神经外科大多是风险极高的开颅手术,大脑在构造上神经丰富,手术稍有不慎会出现并发症,甚至会有死亡的风险,刚入行时的任年军每天几乎24小时待在病房、泡在手术室,在不断的学习中他才感觉慢慢摸到神经外科的“门”。
只有始终提着一颗心,谨慎拿捏手中的分寸,才能在一次次手术中成功挽救病人的生命。
年3月至年9月,任年军在援藏时对当地患者的尽心救治赢得群众的夸口称赞,很多患者在他的救治下得以康复。今年年初,一名患者经介绍特意从西藏山南地区赶到医院找到任年军,不远万里前来问诊治病。
在对该患者进行多学科会诊后,确认其患有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因该肿瘤是个“定时炸弹”,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必须马上进行手术救治,任年军作为主治医生亲自操刀,一场手术下来6个多小时时间,患者脑部肿瘤被成功切除。
疫情面前身扛责任不放松
7月下旬,湖南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多个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作为医院医务部主任的任年军“扛起”自己的岗位职责,为医院筑起了第一道“防疫关”。
任年军一边联系相关科室加强院感防控工作,坚持“医患同防”,一边和预检分诊、发热留观室、住院探视等关键部位和环节的管理人员对接,确保精准有效防范到位,扎牢扎实防护屏障。
作为临床医生他每天早上7点半进行查房、手术,为了确保不出差错、能随叫随到,任年军7月30日至8月2日连续3天没有回家,累了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躺一下,一有电话过来立马赶去现场。
关键时刻守在患者身边,早已成为任年军的习惯。
此时,医院接到上级主管单位安排,需要派医护人员前往张家界进行支援,短时间内50名医护人员完成集结,为确保大家在工作中不被感染,任年军承担起50人的援助人员培训协调安排工作。
新冠知识培训、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物品的消毒隔离、指导医护人员防护服穿脱的顺序……参加培训的医护人员说看到任年军主任坚守在岗位,为培训做了那么多事,感觉心里踏实很多。
坚持和信念交出满意“答卷”
新冠肺炎疫情来了,正常的医疗工作依然不能停,为了给一名青海过来的患者进行脑瘤手术,任年军放弃回岳阳老家给80岁父亲过生日,医院对患者进行手术,因病情复杂当天手术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最终成功切除患者脑部的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要非常精细,每一根神经、血管都要格外小心,手术刀下可能是不到1毫米粗的血管。”任年军医师介绍,脑内一旦血管破裂就可能是致命伤,因此术前准备工作也格外重要,必须对患者的病情了如指掌。
任年军从医30多年,做过几千例手术,依靠一份坚持与信念,把“人命关天”放在首位,始终保持着对生命和手术的敬畏之心。他说:每一例手术都是一条生命,必须谨慎对待每一台手术,才能让患者放心和安心。
尤其是进行脑肿瘤切除的开颅手术,往往需要医生通过数厘米左右的小缝隙,将手术器械层层深入10厘米以上到颅内中线部位,通过显微镜放大数倍进行操作。这样精密的手术,哪怕误差只有1毫米,也可能彻底改写患者的命运。
不知多少个节假日任年军都是在手术台上度过,也数不清有多少个深夜在睡梦中被叫醒,医院抢救危重病人。
“我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平常工作,并没有多高大上,只是为了能治病救人。”任年军说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花在患者的身上,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医疗专业技术。